求大智慧故名菩薩。優婆塞戒經講錄29.6-30.7 白話解釋 wiki 丙三 揭示綱宗 丁一 彰一切菩薩之義類 『善男子!求大智慧,故名菩薩;(29-6)欲知一切法真實故,大莊嚴故,心堅固故,多度眾生故,不惜身命故,是名菩薩修行大乘。善男子!菩薩有二種:一者、退轉,二者、不退。已修三十二相業者,名不退轉;若未能修,是名退轉。復有二種:一者、出家,二者、在家。出家菩薩奉持八重,具足清淨,是名不退;在家菩薩奉持六重,具足清淨,亦名不退。』 (29-6)希望知道一切宇宙萬法真理實相的原故, 大智慧、即大覺,亦即佛智。由覺慧相應而得之──一切智、一切種智、自然智──廣大普遍之覺慧,欲求如此智者,為菩薩;此總明菩薩之義。次別明菩薩之義為五:一、(30-1)欲知宇宙一切法之究竟真實,此亦求智之動機。何故求智?此為發菩提心品之綱領。大概世人求學問事業,都不外乎求安樂、免苦惱,及求知識得智慧之二種,(30-2)世人一切欲望不外此二。此中對宇宙萬有、(30-3)法界諸法之求知,(30-4)即最高無上之求知欲,因此可成一切智故。如法華經言:『諸法實相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了知』。二、大莊嚴,為此後自他莊嚴二莊嚴品之綱領,即福智兩足尊之謂。三、心堅固,(30-5)以志向絕對,(30-6)住持趣向,發心修行,不免遭遇困難;要心志堅固,才能勝彼私欲。欲堅固,則須受戒,所以有受戒品文。四、多度眾生、為六波羅蜜品、三十二相業品之綱領;種種菩薩,皆為度生。五、不惜身命,菩薩為度生而受身,眾生為煩惱牽引而受身,菩薩為度眾生入生死海,具足福智莊嚴,施捨資財;既為度生受身,則如手足頭目等皆可施捨,無慳惜心。命、即命根,亦皆可為度生而施捨。蓋菩薩真能照見五蘊皆空,即人我已盡,得生忍智,依摩訶般若而度生,(30-7)以身命與資財及無畏等無差異。上來明為求智慧等而發心,既發心、更須修行,是為菩薩定義。要具五義,方為菩薩。菩薩大乘、如車中之火車,能載多數人至目的地。 (30-1)希望知道宇宙一切萬法的究竟真理實相, (30-2)世間人一切的欲望不會超出「求安樂、求知識」這兩種。 (30-3)對於十法界一切「事理」、「性相」諸法的求知慾, (30-4)就是至高無上的求取知識的慾望, (30-5)因為菩薩的意志趨向一定不能改變, (30-6)要守住護持內心意志的趨向, (30-7)以身體生命布施 與 資金錢財布施 以及 令眾生無所畏懼的布施 平等而沒有差異。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|
佛教戒律學總整理:包括三皈依、五戒、八關齋戒、沙彌十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薩戒,相關的受戒儀軌、戒本、戒學相關書籍資料,Word doc 文檔、pdf電子書。《以戒為師》弘律沙門 釋大寬法師 整理。
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
求大智慧故名菩薩。優婆塞戒經講錄29.6-30.7 白話解釋 wiki - 佛教戒律學綱要 Yahoo Facebook PTT
求大智慧故名菩薩。優婆塞戒經講錄29.6-30.7 白話解釋 wiki - 佛教戒律學綱要 - Wiki 弘憶論壇 |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