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《五戒》儀軌 《請師》 (請師如常儀,戒師拈香禮佛陞座畢,引禮師呼:上香,復位。) 善男子(善女人等),聞磬聲至誠頂禮和尚三拜,問訊、長跪、合掌。皈依請師之語、汝合自陳,恐汝未能,我今教汝。 各稱法名。 (戒子各稱云:某某) 其餘言詞,皆隨我道。 大德一心念,我弟子○○,今請大德為我作五戒本師, 我依大德故,得受清淨五戒,(大)慈愍故。(三說三拜) 《開導》 五戒者,是生善滅惡的基本,轉凡成聖之種子。希有校量功德經云:「四大洲中,滿二乘果,盡形供養,乃至起塔,不如男子女人,受持五戒所得功德。」因為受持戒律,即是對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生,遍行財、法、無畏三種布施,所以功德不可思議。 《懺悔》 善男子(善女人等),自從無始劫以來,所造罪業無量無邊,故於今日生大慚愧,至誠懇切求哀懺悔。各稱法名。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(三說三拜) (一切罪障皆懺悔、一切罪根皆懺悔) 《三皈》(納受戒體) 我弟子○○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盡形壽為五戒(滿分)優婆塞(夷),如來至真等正覺,是我世尊。 (三說三拜) 《三結》 我弟子○○,皈依佛竟,皈依法竟,皈依僧竟,盡形壽為五戒(滿分)優婆塞(夷),如來至真等正覺,是我世尊。 (三說三拜) 《宣戒相》 善男子(善女人等),三皈三結已竟,汝等已得清淨戒體,今為汝宣說五戒之相,當善守持以維護戒體。各稱法名。 (戒子各稱云:某某) 第一、盡形壽不殺生,是優婆塞(夷)戒,汝等能持否? 答:能持。 第二、盡形壽不偷盜,是優婆塞(夷)戒,汝等能持否? 答:能持。 第三、盡形壽不邪淫,是優婆塞(夷)戒,汝等能持否? 答:能持。 第四、盡形壽不妄語,是優婆塞(夷)戒,汝等能持否? 答:能持。 第五、盡形壽不飲酒,是優婆塞(夷)戒,汝等能持否? 答:能持。 (三說三拜) (如果該條戒不能受持者,輕聲答「阿彌陀佛」。) 《發願》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(三說三拜) 《回向》 (引禮師呼:一齊起立,至誠禮謝和尚三拜。和尚鳴尺云: 受戒功德圓滿,大眾同音,念佛回向。引禮舉唱 南無本師 釋迦牟尼佛聖號,大眾齊念。和尚下座禮佛。)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(引禮師呼:迎請者恭送和尚回寮。和尚云:免送。戒子答:阿彌陀佛。待戒師離開之後,戒子云:至誠禮謝引禮師父三拜。佛事圓滿。) (附註) 一、納受戒體觀想法:第一拜觀想,因受戒的誠心所感,大地震動裂開,妙善戒法如金色光明白色煙霧從地湧出;第二拜觀想,金色光明白色煙霧聚集頭頂虛空中,圓形如大雲蓋;第三拜觀想,大雲蓋光明煙霧如漏斗狀,從我們頭頂灌入,全身充滿金色光明白色煙霧。 二、五戒全受稱為滿分,受四戒稱為多分,受三戒稱為半分,受二戒稱為少分,受一戒稱為一分。男子稱為優婆塞,女子稱為優婆夷,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的男女居士。 三、受持五戒之後,一定要了解犯戒與破戒的區別,犯戒可以懺悔,若破戒則難以懺悔,也不能再受戒。萬一遇到即將破戒的因緣,必定要先捨戒才好;只要對一位聽得懂話的人說:「我捨五戒(或捨某戒)」一說即捨戒,捨戒以後就不會犯破戒重罪,有因緣的話將來還可以再受戒。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![]() |
佛教戒律學總整理:包括三皈依、五戒、八關齋戒、沙彌十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薩戒,相關的受戒儀軌、戒本、戒學相關書籍資料,Word doc 文檔、pdf電子書。《以戒為師》弘律沙門 釋大寬法師 整理。
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
受《五戒》儀軌。受五戒的功德。五戒破戒捨戒相關說明 Wiki
受《五戒》儀軌。受五戒的功德。五戒破戒捨戒相關說明 Wiki
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
戒律學綱要 - 三皈依受戒儀軌正範。三皈依的意義 Pdf Doc Wiki 佛學教室。佛法入門 PTT
戒律學綱要 - 三皈依受戒儀軌正範。三皈依的意義 Pdf Doc Wiki - 佛學教室。佛法入門 - Wiki 弘憶論壇 |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
受《三皈依》儀軌 《請師》 (請師如常儀,戒師拈香禮佛陞座畢,引禮師呼:上香,復位。) 善男子(善女人等),聞磬聲至誠頂禮和尚三拜,問訊、長跪、合掌。皈依請師之語、汝合自陳,恐汝未能,我今教汝。 各稱法名。 (戒子各稱云:某某) 其餘言詞,皆隨我道。 大德一心念,我弟子○○,今請大德為我作三皈依本師, 我依大德故,得受清淨三皈依,(大)慈愍故。(三說三拜) 《開導》 皈依佛法僧三寶的意義:皈依即歸投和依靠。一切眾生皆有清淨圓滿的佛性,只因無明妄想執著,起惑造業,迷淪苦海,輪迴六道,無有依靠。佛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世界一切諸佛,是覺悟人生宇宙一切真理的聖者。法是指五戒十善、四聖諦八正道、十二因緣、六度波羅蜜、一切佛教經典等,佛陀所說的真理。僧是指剃髮斷欲,依法修行,傳承受持戒律,弘揚正法,住持佛教的出家人。唯有皈依三寶,學習佛陀的智慧與慈悲,才能解脫生老病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等煩惱。 《懺悔》 善男子(善女人等),自從無始劫以來,所造罪業無量無邊,故於今日生大慚愧,至誠懇切求哀懺悔。各稱法名。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(三說三拜) (一切罪障皆懺悔、一切罪根皆懺悔) 《正受三皈》 我弟子○○ 盡形壽皈依佛 盡形壽皈依法 盡形壽皈依僧 (三說三拜) 我弟子○○ 皈依佛竟,寧捨身命,終不皈依自在天魔等;皈依如來,至真等正覺,是我世尊,慈愍故。 皈依法竟,寧捨身命,終不皈依外道典籍;皈依如來所說,三藏十二部,一切經典,是我所尊,慈愍故。 皈依僧竟,寧捨身命,終不皈依外道邪眾;皈依清淨福田僧,是我所尊,(大)慈愍故。 (三說三拜) 《發願》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(三說三拜) 《回向》 (引禮師呼:一齊起立,至誠禮謝和尚三拜。和尚鳴尺云: 皈依功德圓滿,大眾同音,念佛回向。引禮舉唱 南無本師 釋迦牟尼佛聖號,大眾齊念。和尚下座禮佛。)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(引禮師呼:迎請者恭送和尚回寮。和尚云:免送。戒子答:阿彌陀佛。待戒師離開之後,戒子云:至誠禮謝引禮師父三拜。佛事圓滿。)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![]() |
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
戒律學綱要 - 出家受具足戒(比丘戒)的基本條件 PDF WIKI
戒律學綱要 - 出家受具足戒(比丘戒)的基本條件 PDF WIKI
十三重難、十六輕遮(十輕遮) - 出家受具足戒(比丘戒)的基本條件
以下是《三壇大戒傳戒正範》中明確規定,受具足大戒之前必須要審問的遮難。因為學佛出家最重要的責任之一,就是要傳承佛陀戒法、延續僧伽命脈,而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方能做羯磨法、辦比丘事、健全僧團的運作,因此,這也可以說是出家的基本條件。
難者:為自性惡,畢竟非受具之器,故名為難。有十三:
1.邊罪難
2.犯比丘尼
3.賊心受戒者
4. 破內外道者
2.犯比丘尼
3.賊心受戒者
4. 破內外道者
5.黃門五種不男也
6.弒父 7.弒母 8.弒阿羅漢 9.破轉法輪僧
6.弒父 7.弒母 8.弒阿羅漢 9.破轉法輪僧
10.出佛身血
11.非人難:八部鬼神變化人形者
11.非人難:八部鬼神變化人形者
12.畜生難:畜生變為人者 13.二形難:具男女之根者
遮者,總非自性之惡,但以於受具不適,遮止之不使受戒,故名為遮。有十六:
1.不知自名者
2.不知和尚之名者
3.年不滿二十者
4.不具三衣者
2.不知和尚之名者
3.年不滿二十者
4.不具三衣者
5.不具鉢者
6.父不聽者
7.母不聽者
8.自有負債者
6.父不聽者
7.母不聽者
8.自有負債者
9.為他之奴者
10.為官人者
11.非為男子者
12.有癩病者
10.為官人者
11.非為男子者
12.有癩病者
13.有癰疽者
14.有白癩者
15.有乾痟病者
16.有顛狂者
14.有白癩者
15.有乾痟病者
16.有顛狂者
行事鈔云:正向受者質問時,於十六遮中,合衣鉢為一,合父母為一,合五病為一,總合之為十遮。
《教授和尚撫尺云》:諸沙彌諦聽,汝等從無始以來,起虛妄心,欺誑賢聖,沉沒生死,無解脫期。今既投佛出家,為佛弟子,受佛禁戒,出生死津,務要斷虛妄根,行真實道。今正是至誠時,實語時,我問汝等重難輕遮。
汝當諦審此身。有則言有,無則言無,汝諸人不犯邊罪耶? (答:無)
《教授和尚應語云》:量汝諸人乍入道門,不識此罪之名。謂曾受佛戒已,於淫、殺、盜、妄,四重戒中,隨犯一戒,即漂棄佛海邊外,故名邊罪。汝不有耶? (答:無)。
汝非白衣時,沙彌時,污淨行比丘尼耶? (答:無)
汝非白衣時,沙彌時,盜聽眾僧說戒。詐稱比丘,受人恭敬利養禮拜,名為賊住。賊住之人,佛不許度。汝非此人耶? (答:非)
汝非外道,投佛出家。受佛戒已,還歸外道。今復重來受戒。此人志性不定,名為破內外道,非佛法器,佛不許度。汝非此人耶? (答:非)
汝非生、犍、妒、變、半,五種不男人耶? (答:非)
(生:謂人從生來男根不具,是名生不男。犍:謂人以刀去男根,是名犍不男。妒:謂男根似無,見他行婬因生妒心,遂感有根,是名妒不男。變:謂能變現也,遇男則變為女,遇女則變為男,是名變不男。半:謂半月能男,半月不能男,是名半不男。)
汝非弒父耶? (答:無)
汝非弒母耶? (答:無)
汝非弒阿羅漢耶? (答:無)
汝非破和合僧耶? (答:無)
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? (答:無)
汝非諸天鬼神等,變為人形而來受戒耶? (答:非)
汝非龍畜等,能變化者,化為人形而來受戒耶? (答:非)
汝諸人身中,實不佩帶男女二形,此正乖道器,汝今有耶? (答:無)
《教授和尚又云》:諸沙彌,此十三重難既無,我今更問汝十六輕遮,仍如前一一實答。
諸沙彌,汝諸人出家已來,各各訓導,是何法名? (各答己名)
此是汝諸人入道之法名,一生之稱呼。從今受戒而去,凡見和尚,阿闍黎,同壇尊證,上中下座,及宰官、長者、朋友、知識、父母、師長之前。皆當稱此二字法名,不得言你我,及某甲小僧之稱。
汝諸人今日壇上,得戒和尚是誰? (答云:上某下某大和尚)
《教授和尚云》:此是 某寺 某律師,是汝諸人得戒和尚。今日受戒,若無此師,戒無從發。汝當記取和尚尊名,認取和尚慈相。若不記得名字相貌,受戒不得戒。從今已去,凡遇節臘結制解制,當須懷香禮拜得戒和尚。若遇路途遙遠不能侍詣,當以焚香,遙空稱名致敬,不得慢意。
汝諸人年滿二十否? (答:已滿)
衣缽具足否? (答:具足)
父母聽汝出家否? (答:聽)
汝不負人錢債,作不還心,而來受戒耶? (答:無)
汝非他家下使人否? (答:非)
汝非當朝有名有祿官人否? (答:非)
汝是丈夫否? (答:是丈夫)
(本律云。年滿二十,能耐寒熱、風雨、饑渴,持戒一食,忍惡言及毒蟲,是丈夫位。)
既是丈夫,又要無病,一疥癩、二癰疽、三白癩、四乾痟、五顛狂。汝有如是五病否? (答:無)
(時有此五種病人,求耆婆治,耆云,我唯醫王,及佛弟子。彼思已即出家受具,復就治之。病好罷道還家,路逢耆婆問知白佛,故制不聽。若準律中,凡身相不具有辱大僧者皆不聽,今但問最後制以攝廣遮也。)
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
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
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
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
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
玩電子遊戲殺人同樣犯殺業,造下地獄罪行? (佛學問答第一輯) - 佛學教室。佛法入門 Wiki
玩電子遊戲殺人同樣犯殺業,造下地獄罪行? (佛學問答第一輯) - 佛學教室。佛法入門 - Wiki 弘憶論壇 |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
Q 154
( 佛學問答第一輯 Buddhism Quest
Wiki )
( 佛學問答第一輯 Buddhism Quest
Wiki )
玩電子遊戲殺人同樣犯殺業,造下地獄罪行?
師父,您好。
看過淨空法師所說的“玩電子遊戲殺人同樣犯殺業,造下地獄罪行。”如此的嚴重。
我的兒子喜歡玩電子遊戲,這兩年下來應殺人無數,已造下地獄無量劫的罪行,那有何方法可解呢?
恭請法師慈悲為弟子解答
弟子
頂禮
頂禮
佛子 您好
阿彌陀佛:
阿彌陀佛:
根據
懺雲老法師的五戒表解,殺生的定義與犯殺生戒的條件如下:
懺雲老法師的五戒表解,殺生的定義與犯殺生戒的條件如下:
殺生的定義: 斷命曰殺,有情曰生。斷有情命,是曰殺生。
犯殺生戒的條件:
具五緣(條件)成犯。
一、 是眾生。
二、 眾生想。
三、 起殺心。
四、 興方便(以種種方法)。
五、 眾生命斷。
所以說,玩電腦的殺人遊戲並不犯殺生戒,因為殺生的對象沒有真實的生命可言。第一個殺生的條件「是眾生」就不符合了,所以說,玩電腦的殺人遊戲並不符合犯殺生戒的條件,當然更談不上是殺人的重罪了!
舉例來說:把一木頭作成的假人砍成兩段,這樣子有犯殺人罪嗎? 如果真的犯殺人罪,那很快就會被警察抓去接受法律制裁了。因此,我們可以確定:玩電腦的殺人遊戲並不等於是真的殺人,因為沒有真實的殺生的對象可言,甚至連最輕的殺生罪都還談不上!
持守五戒是來世能否獲得人身的標準,既然不犯殺生戒,那麼下輩子就可以再得人身,並不會因此就墮落地獄。
不過,從唯識學的角度來說,玩電腦殺人遊戲雖然不構成殺生的罪業,卻會在我們的潛意識(第八意識)薰習種下殺生的意業種子,意業不清淨,就容易犯下身口的惡業,因此,還是要儘量避免玩電腦殺人遊戲才好!
牟尼佛法流通網
釋大寬法師 合十
釋大寬法師 合十
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
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
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
訂閱:
文章 (Atom)